Saturday, December 21, 2013

生產者與消費者一樣.擔心未來如何能正常存活下來?

超額儲蓄過多 拖累全球經濟成長
美國、歐洲及日本各國央行皆採取不同形式的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造成資金氾濫;但由於企業界對未來景氣動向仍有疑慮,不願增加投資,因此全球普遍面臨「超額儲蓄」的難題。
經濟學者指出,目前有錢的企業及個人不願擴大投資及增加消費,而需要資金者卻借不到錢,存款多、貸款少,因而造成「超額儲蓄」過多,拖累經濟成長。
日本的「安倍經濟學」是由央行將資金以低利率借給銀行業,希望銀行再把錢轉借給企業界或消費者,以刺激投資及消費,帶動經濟成長。然而日本經過幾十年的需求萎縮及貿易下降,向銀行借錢的客戶早已消失不見。
因此,儘管日本銀行業的存款源源而來,但錢卻借不出去;十月底止,日本銀行業的貸款總額僅占存款總額的百分之六十九,多出來的存款便形成「超額儲蓄」。
另外日圓貶值使日本出口業獲利激增,但企業並未響應安倍內閣的政策,以擴張投資及提高薪資,本身持有的閒置現金持續累積。到九月底止,日本企業界持有的現金總額達到二二四兆日圓(六十三兆新台幣),比一年前增加百分之五點九。
日銀第四季景氣「短觀」報告顯示,十月經常性工資比一年還下降百分之○點七,是連續第十七個月下降。
三菱日聯研究諮詢公司資深經濟專家小林真一郎指出,「企業界對十多年來通貨緊縮的陰影仍揮之不去。要企業提高投資及薪資還需要一段時間。」
美國「超額儲蓄」情況稍好,銀行業貸款占存款的比率為百分之七十六。歐洲央行雖對銀行業提供低利借款,但銀行則不敢把資金借出去,反而把「超額存款準備金」回存到歐洲央行。
歐、美央行為了壓迫銀行業將過剩的資金貸放給企業及家庭,目前都考慮將銀行業的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再予降低,甚至降為「負利率」,以壓迫銀行擴大對家庭及企業的貸款,以刺激經濟復甦。


全文網址: 超額儲蓄過多 拖累全球經濟成長 | 財經焦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E8%B6%85%E9%A1%8D%E5%84%B2%E8%93%84%E9%81%8E%E5%A4%9A%20%E6%8B%96%E7%B4%AF%E5%85%A8%E7%90%83%E7%B6%93%E6%BF%9F%E6%88%90%E9%95%B7-8374958.shtml#ixzz2o4MLCyvZ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不論是否先進與落後國家都有的問題

貧富不均 美經濟絆腳石
不公平日益嚴重已非新鮮事,但政治人物卻因擔心被指控發動「階級鬥爭」,未把貧富差距擴大視為重要課題。
情況可能正在轉變。我們可以爭論白思豪選上紐約市長的重要性、或討論麻州參議員華倫支持擴大社會安全福利計畫的意義。我們也還不知道,歐巴馬總統宣稱不公平問題是「我們這時代的關鍵挑戰」後,是否會採取實際作為。但這些討論已引發權威人士反彈,認為不公平問題沒什麼大不了。
他們錯了。
主張擱置不公平問題的最佳論點是經濟低迷。他們說,讓經濟恢復成長,不是應該比擔心成長利益的分配更重要嗎?事實不然。首先,光看不公平日漸嚴重對美國中產階級的直接影響,問題就已非同小可。不公平可能是美國經濟陷入混亂、以及無法恢復經濟秩序的重要原因。
先從數字說起。目前美國人平均比經濟爆發危機前窮得多。對處於底層的90%美國家庭來說,貧窮不僅反映經濟大餅日益縮小,也反映他們分到的餅愈來愈小。這兩個問題幾乎一樣嚴重。雖然過去六年發生1930年代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但不公平問題迅速惡化,不僅大幅拖累民眾收入,也連累經濟表現。
若你試著了解經濟衰退與之後沒那麼強勁的復甦,不公平造成的政治與經濟影響都很大。
各界咸認家庭債務攀升是美國經濟危機的起因之一,但家庭債務激增是與不公平加劇同時發生,這兩個問題可能相關。危機爆發後,中產階級收入持續流向少數菁英,拖累消費者需求,因此不公平不僅和這場經濟危機有關,也與危機後的疲軟復甦有關。
不過我認為,在經濟災難中,不公平真正的關鍵影響是政治。
在危機爆發前幾年,華府朝野有個共識:支持解除金融管制。危機爆發後,政府忙著救銀行,但在拯救工作告一段落後,朝野便達成新共識:重點不再是創造就業機會,而是化解所謂的預算赤字威脅。
經濟危機前後的朝野共識共同點是,都對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解除金融管制提高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性,貿然撙節財政則阻礙經濟復甦。但兩個共識都符合經濟菁英利益和偏見。
若我們試著了解為什麼華府會在深陷就業危機之際,仍想著縮減社會安全與聯邦醫療保險計畫(Medicare),就能清楚看到經濟菁英的影響力。政府執迷於撙節,在經濟上毫無道理:經濟低迷時,政府應擴大支出,而非減少支出;在大批人失業的時代,政府不該專注於解決幾十年後才可能發生的財政問題。
對極端富裕階層的調查結果顯示,相較於普羅大眾,這些富豪支持大幅縮減社會安全計畫。果然,這些菁英的優先考量主導了我們的政策論述。
最後,我認為,有些人反對討論不公平,是因為他們希望讓我們的經濟論述去除政治色彩,變成單純的技術問題。但那只是幻想。就連談論看來純粹技術性的議題,階級與不公平最終都會形塑(並扭曲)討論重點。
因此,總統是對的。不公平問題確實是我們這時代的關鍵挑戰。我們會做些什麼來迎接這個挑戰嗎?
(作者Paul Krugman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全文網址: 克魯曼專欄/貧富不均 美經濟絆腳石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370130.shtml#ixzz2ntV2Kpps
Power By udn.com 

Sunday, December 15, 2013

法律人的客觀與謙抑都不見了.那庶民哪還能了解何謂(合法)一詞

檢評會:黃世銘移監院、建議撤職  

圖/聯合報提供
檢察總長黃世銘被指濫權監聽及洩密,檢察官評鑑委員會經過三個月審查,列出「七大罪狀」認定有懲戒必要,決議由法務部移送監察院審查,並建議撤職。依規定,若被監察院彈劾,要移送司法院職務法庭調查,最重處撤職。
建議撤職的七大理由包括濫權監聽、違法公開監聽譯文、洩密、違反行政倫理紊亂體制、濫權召開記者會、新聞稿內容未經查證而不顧他人權益、違法監聽立法院總機後未查證即公開託辭辯解。
被以相同理由送檢評會審查的特偵組組長楊榮宗、檢察官鄭深元,也被認定有懲戒必要,報由法務部移送監院審查,但因「罪狀較輕」,建議均申誡處分。
檢評會同時認定,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接受立法院長王金平關說後向檢察官林秀濤關說,林秀濤也接受關說而打消原為避免困擾傾向對柯建銘獲判無罪案上訴的意念,讓柯建銘無罪確定;但因兩人態度坦然,無移送監察院必要,分別報由法務部、人事審議委員會處以警告處分。
檢評會主任委員吳光陸指出,黃世銘身為全國檢察機關表率,只要違法就屬情節重大,因此建議撤職;楊榮宗與鄭深元都是聽命於黃,所以建議記申誡。檢評會認定黃世銘涉及洩密及違反通保法的依據是參考北檢起訴卷證。
特偵組指出,檢評會嚴重違背客觀中立基本倫理精神,對評鑑結果無法接受,痛批檢評會發言人彭文正洩密;法務部次長陳明堂說,一切依相關規定辦理。
今年九月六日特偵組召開記者會指偵辦前法官陳榮和貪汙案時,意外發現王金平分別請託法務部前部長曾勇夫、陳守煌關說柯建銘司法案件;特偵組認為全案只有行政不法、沒有刑責,但在新聞稿中公布柯建銘監聽譯文。
當天,曾勇夫辭去法務部長;數天後國民黨考紀會開鍘,撤銷王金平黨籍,馬英九總統也召開記者會說「這不是關說?什麼是關說?」王金平隨即提出黨籍存在之訴,引爆九月政爭。
後來又爆出黃世銘在全案未正式簽結前,夜奔總統官邸向馬英九報告關說案及監聽譯文,涉嫌洩密及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更引發濫權監聽立法院小總機等案;司改會及法務部等單位遂將具有檢察官身分的黃世銘等五人移送檢察官評鑑委員會評鑑。
檢評會重懲「哀矜勿喜」
檢評會在決議書中批評檢察總長黃世銘、特偵組組長楊榮宗、檢察官鄭深元三人濫權監聽國會,造成社會紛擾對立,逾越檢察官職權,違反偵查不公開,有送懲戒必要。
檢評會主任委員吳光陸說,檢評會決議對黃世銘做出重懲,「是本於哀矜勿喜的心情,我們並不是很高興做這件事。」希望將來不再有檢察官違法,也不再有積非成是的觀念。


全文網址: 檢評會:黃世銘移監院、建議撤職 | 檢評移送黃世銘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8361337.shtml#ixzz2nXG92KuF
Power By udn.com 

2014投資風險預估

金融市場 明年慎防六風險

專家列出明年可能威脅全球經濟的六大風險,歐洲出現通縮是其中之一。
(路透)
金融時報報導,儘管市場普遍對於2014年的展望抱持樂觀,但從歐洲通縮到中國市場泡沫等潛在風險因素,仍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威脅,投資人不可不慎。


年關將至,各家投資機構紛紛對明年市場走勢提出預測,大部分意見顯示,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消散,2014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危機以來最佳表現。央行將開始緊縮貨幣政策,企業則增加資本支出,使後危機經濟回歸正常化。
但全球經濟仍存在無法忽視的風險,投資人需要時時關注各種警訊,方可在市場一片欣欣向榮時,預見可能的總體風險。以下是專家認為可能衝擊明年金融市場的六大風險:
‧歐洲通貨緊縮。市場普遍預期明年歐元區經濟以1%的速度成長,並伴隨著溫和的通貨膨脹,只要稍有差池,通縮風險將升高。諸如投機外資活動微弱及歐洲央行信用充足等跡象,都為市場提供足以樂觀的理由,但若歐洲出現通縮,這些都將遭受考驗。
‧安倍經濟學失靈。今年日本市場表現強勁,但瑞銀財富管理公司全球投資長佛萊德曼(Alex Friedman)表示,若安倍推行的超級寬鬆政策,未能達到刺激成長的目標,市場對日本主權債的信心將徹底崩潰。
‧脆弱五國(BIITS)持續走弱。今年稍早聯準會暗示縮減量化寬鬆(QE)時,有「脆弱五國」之稱的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南非貨幣同步急貶。若聯準會明年實際削減購債規模,這五個經常帳逆差偏高的國家,可能再深陷貨幣危機。
‧油價急轉直下。儘管利比亞、伊朗及伊拉克等產油國產量大減,近三年油價走勢仍維持穩定,主因是北美頁岩油產量增加。目前種種跡象顯示上述產油國產量將回升,使部分分析師預測,布侖特原油價格未來將跌至90美元以下,對仰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等國造成衝擊。
‧美國公債殖利率飆高。先前聯準會暗示縮減QE時,美公債殖利率在短時間內急升至3%。若明年市場再對聯準會言論反應過度,使美債殖利率進一步升抵5%,市場風險將大大提高。
‧中國泡沫破裂。目前中國許多主要市場存在房地產泡沫,且有龐大債務負擔。雖然中國政府正努力調整經濟,但這些泡沫仍可能在明年某個時點破裂。


全文網址: 金融市場 明年慎防六風險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361159.shtml#ixzz2nXEi3wZP
Power By udn.com 

維護純真的人性.不容易阿

洪蘭/不忘初衷
朋友問我:為什麼最近你說話總會提到令尊?
我很驚訝自己竟沒察覺,可能是到了某個年紀,突然覺得父親過去講的話有道理,印證了很多現在社會上的現象,就不知不覺把他的話重複出來了。
年輕時,父母跟孩子說話,孩子不愛聽,因為年輕氣盛,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比父母懂得多。馬克吐溫說:「當我十四歲時,我覺得父親竟然如此無知,完全不能忍受他;但是當我廿一歲時,突然發現,他在這七年中,竟然成長了這麼多。」人都是事後諸葛,吃了虧才會突然想起,啊!原來這就是父母當年那句話的意思。
人真的是老的太快,成熟的太慢,也因為如此,最近只要想到一些長輩過去說過有用的話,就覺得要趕快教給下一代,免得重蹈覆轍。富蘭克林說「經驗是一所寶貴的學校,可惜愚蠢的人只能從這裡學到東西」,人若是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學到教訓,人生會容易很多。
最近有幾個過去教過的學生回來看我,他們知道我翻譯書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的,沒有叫別人代翻,外面有人惡意誣蔑,便相邀來給我打氣。他們問:為什麼我可以忍受別人惡意的攻擊而不反駁?我說因為我父親曾說,你不會因為別人稱讚而變得更好,你也不會因為別人毀謗而變得更壞,既然你不會因他而改變,又何必浪費時間去處理不值得處理的事呢?
我譯書是為了介紹新知,日本能在明治維新後強盛起來,一個原因是大量翻譯歐洲的科學新知進來,這是我的初衷,我會繼續做,不受流言影響。
人是蓋棺論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有沒有過,並不重要,知過必改就好了,能堅持原則到生命的最後才是重要的。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娼妓晚景從良,一生煙花無礙,貞婦白髮失節,半生辛苦俱非」,晚節不保是最讓人嘆息的事。在歷史上,留名下來的人都是能堅持初衷的人,但是初衷常會被社會的誘惑所矇蔽。
四十年前,著名的基督教布道家葛理翰牧師來台灣訪問,世界展望會的創始人皮爾斯(Bob Pierce)請他去樂生療養院走一趟,這會提升樂生的地位,也使他容易於為樂生募款。但是當葛理翰到台灣時,他發現行程太滿了,他要拜會蔣總統、一些大官,還要上電台廣播、布道演講,實在抽不出時間,軍方甚至派了一架直昇機專門給他趕場。
他就很遺憾的告訴皮爾斯,他有行程的優先順序要顧,無法去樂生了。皮爾斯聽了沒有生氣,只問了一句:「假如耶穌今天到了台灣,你想他會去哪裡?」結果那天下午,葛理翰便在樂生療養院布道了。皮爾斯一針見血的點醒了葛理翰他來台灣的初衷。
能保持赤子之心,堅持初衷的人不多,許多人出社會後會忘記初衷,見利忘義的事件太多了,值得我們警惕。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多看偉人傳記,這些人之所以名留千古,因為他們不忘初衷。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全文網址: 洪蘭/不忘初衷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359774.shtml#ixzz2nXDiOB2o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December 12, 2013

2017年前看跌

2014年看涨2017年前看跌的10个理由Paul B. Farrell

涨是件有趣的事情。非常有趣。你可以积累财富。并且感觉很棒。这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那么,请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不能既看涨又看跌?或者今天看涨,明天看跌?反之亦然:今天看跌,对未来看涨?你可以这样。成为赢家。这至关重要。为什么?首先,请记住,每位投资者有88%的决定都是在潜意识里做出的。由内心呼声左右的。下文将讲述一些背景,一小段历史:

在横盘整理了10年后,道琼斯指数从1982年777点的低谷开始了18年的漫长涨势,并于2000年时一路升至令人担忧的高位11,722点……随后,道琼斯指数于2002年跌至7,286点……为期五年的新牛市接踵而至,道琼斯指数在2007年时升至新高14,164点……继再次下跌至6,547点后,道琼斯指数现在已经突破了15,700点,在带来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在2013年创下了35年以来的新高。

很多乐观主义者认为,本轮牛市将延续至2014年,代表人物是美林(Merrill Lynch)的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和知名经济学家鲁里埃尔·罗比尼(Nouriel Roubini)。有些人甚至认为本轮牛市将一直延续至2017年,并复制股市在2002年至2008年之间的大涨走势。但是,近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乐观。

为什么?因为2013年是一个转折年。与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加里·席林(Gary Shilling)、彼得·席夫(Peter Schiff)、杰弗里·甘德拉齐(Jeffrey Gundlach)和其他看跌人士此前撰写的预警类专栏相比较,有些人把如今看涨市场的一些专栏视作了反向指标。记得格罗斯有关30年的债券牛市可能已经在4月29日终结的警告吗?此后,哈特尼特和罗比尼还发表了看涨言论。

随着年末的来临,各种想法的较量又开始了。熊派再度放言:香港永远的熊市主义者麦嘉华(Marc Faber)和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的策略师鲍勃·简尤(Bob Janjuah)正在重申看跌人士此前发表的灾难警告。投资者们问道:我变得不理智了吗?我是否可以既看涨又看跌?今天看涨?明天看跌?既多头又空头?然后再今天看跌?明天看涨?可以,这再正常不过了。

心理课:你只能看到你已经相信的事情

实际上,这些反应并不意外。行为研究告诉我们,在88%的情况下,我们的决定都是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地做出来的;华尔街和大众希望在90%的时间里都看涨,却仍然相信我们是理智的、有逻辑的、不矛盾的,尽管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是的,投资者总是不出所料地毫无理性。

“一个人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原理。银行家、经纪人、交易商和专家们都知道你只能看到你相信的事情。所以他们会告诉你你希望听到的话,认同你的投资观,并对你进行操纵。

反过来:“一个人不相信什么,就永远也看不到它。”我们往往会屏蔽掉与自己的想法相左的数据。在交易之前,我们永远也看不清全部的事实。我们反而会寻找那些支持我们已有观点的事实。并且错过很多信息。请记住,不管你是看涨还是看跌、乐观还是悲观、自由还是保守,你只能看到你相信的事情。

10个问题测试你是否今天看涨?明天看跌?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就是这样。你完全可以做自己。基本的心理问题。接受它。你的大脑是一台容易出故障的计算机。在前文中,我们主要对牛市做了回顾。但是,很多投资者在2000年至2003年和2007年至2009年的熊市中也损失了不少财富。

赢还是输?我们只关注我们相信的事情。只关注我们想看到的事情。只关注我们认同的真理?只关注先入为主的、往往已经过时的事实。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世界观往往既不正确也不现实。但是,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观。

所以,无论对错、好坏、正误、理性或荒谬、有趣或无聊,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正是我们所坚信的,是我们的现实,也回答了我们是谁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自己是谁,这里无关对与错。

请认真地进行如下测试。你是谁?牛派?熊派?何时?你现在相信下面的哪些观点?下面没有棘手的问题。扪心自问,你何时是牛派?何时是熊派?你是否认同和赞成下面这10位意见领袖的观点?或是和他们的意见相左?你的观点今年是否发生了变化?

1. 投资者的大脑是一台经常发生硬盘故障的计算机

我们的大脑会发生很多故障。《行为金融学进展》(Advances in Behavioral Finance)的编辑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称:“人类的大脑是一台处理器速度很慢、内存既小又不可靠的PC电脑……位于我两耳之间的PC电脑存在的硬盘故障多到我自己都不愿留意。”并且塞勒还称,华尔街就喜欢这样,“他们需要不理性、消息闭塞、偏好奇怪的投资者”。

2. 交易越频繁,你赚得就越少

金融学教授特里·奥迪恩(Terry Odean)和布拉德·巴伯(Brad Barber)进行的研究发现,买入持有型投资者每年会对投资组合中2%的资产进行调整。而活跃型投资者的调整比例为258%,不过他们的获利却比买入持有型投资者少了三分之一。如果计入纳税和压力的话,差距就更大了。对中国投资者的研究显示了相似的结果。但是,活跃型投资者的数量还是远高于买入持有型投资者。

3. 大到不能倒的交易商在某月的23天中都日赚一亿美元以上

《福布斯》(Forbes)写道:“即使在金融市场崩溃之际……高频交易商总计获取了210亿美元的 利润。”他们以毫秒为单位来思考,热爱各种算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押下赌注,并管理着规模高达650万亿美元的全球衍生品市场。在2010年的某一个月中,高盛(Goldman)的交易部门在其中的23天中都日赚一亿美元以上。

4. 华尔街把你股票收益的三分之一都据为己有

先锋集团(Vanguard)的创始人杰克·博格尔(Jack Bogle)称:“共同基金的管理人士从股市的赌桌上敛取了大量财富”:管理费0.9%。其他费用0.6%。此外还有“隐藏着的至少0.8%的交易费用”。在7%的股市收益中,投资者只得到了4%,缴税后投资者的收益还将进一步缩水。

5. 专业顾问拿着你的钱盲目乱猜

在《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也运用了赌博的比喻:投资经理的选股技巧“与其说像打扑克,还不如说是掷骰子”。投资经理选取的股票“不比盲目乱猜的好到哪儿去”。更糟糕的是,“几乎所有的职业选股者都是这样,不管他们本人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6. 足够维持200年的原油储备将在50年内毁灭地球

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汤姆·多修(Tom Donohue)表示,全球拥有“1.4万亿桶原油,足以供人类使用至少200年”。天然气足够维持120年。煤炭足够维持450年。但是环境学家比尔·麦吉本(Bill McKibben)警告称,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将在50年内毁灭人类。

7. 到2100年时,美国将成为一个艰苦的、几乎没有增长的经济体

在研究论文《美国的经济增长结束了吗?》(Is U.S. economic growth over?)中,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警告称,新科技无法阻止美国经济走向衰落。在1750年和美国工业革命之前的几个世纪中,美国的GDP增速一直在1%之下。随后GDP增速升至2.5%以上,一直到大约30年前。如今,美国的GDP增速疲弱,平均为1.8%。未来,美国将回归至几乎没有增长、增速低于1%的状态中,就像1750年以前那样。

8. 资本主义不久后将不再是世界经济的引擎

在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中,耶鲁大学(Yale)的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是这样评价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将无法复苏,永远不会》(The Global Economy Won't Recover, Now or Ever)。我们“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已经存在了大约500年……并且运作得相当出色。但是,与所有的体系一样,它已经发生了变化……脱离了平衡状态”。现在“基本的政治斗争已经不再是哪种社会体系将取代资本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是否该生存下去的问题了”。在《外交政策》中,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警告称,“美利坚帝国的陷落正在突然加速,就像一辆提速的跑车……就像一个黑夜里的窃贼”。

9. 地球无法养活100亿人口

杰里米·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创建的GMO公司管理着1,120亿美元的资产。他通过研究指出,地球到2050年时将无法养活那时的全球预计总人口100亿人,这个数目比现在多出了30亿人:“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我们将反复受到碳氢化合物、金属、水,特别是肥料短缺的压力。不过,全球农业承受的压力无疑将是最大的”,这是一种对产量的压力。地球无法养活100亿人口。

10. 即使全球人口不增长,我们也需要六个地球才能生存下去

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崩溃》(Collapse)一书中说道:“真正重要的并不是人口数量,而是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消耗的资源与丢弃的废物都是不发达国家的32倍。如果地球上的70亿人全部按照美国的水平消耗资源的话,那么我们需要六个地球才能生存。我们不断升级的生活需求将触发更多战争、 荒、流行病、洪水、大火和止步不前的经济,这将令10年前五角大楼的预言成为现实:2020年战争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主旋律。

所以你是看涨还是看跌?一直如此?或是两种皆有?今天看涨,明天看跌?此前看跌,但是对未来看涨?这种矛盾与我们的转变都是完全正常的。这是人类的基本心理。但是很多人拒绝承认。对自己甚至都拒绝承认。记住,我们有88%的决定都是在潜意识里做出的。我们不出所料地毫无理性,即使在我们确信自己非常理性的情况下。

事实是,大多数人都是矛盾的。这是自然而然,再正常不过的……并且人类的心理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所以相信你内心的声音,相信你自己。是的,你可以既看涨又看跌,反之亦然。

副市長的信心竟然只剩「各方不退讓,神仙來也沒辦法」 ?

文林苑案王家敗訴 判決:未侵害財產權
【聯合晚報
文林苑王家被拆後,王老太太重返老家,在工地外觀看被拆得支離破碎的老屋。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3月被拆時…
台北市政府在去年3月28日,代為強制拆除王家建物。報系資料照片
已成為台灣都市更新指標個案的文林苑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上午針對不同意戶士林王家指控的強制拆除違法,要求回復原狀的請求,判決王家敗訴; 判決理由指出,本案適用的都更條例第36條並未違憲,未侵害王家的財產權、居住遷徒權,也未違反兩公約,判決還說,市府僅具有如何、何時拆除的裁量權,沒有「是否拆除」的決定權,因此認定市府代建商拆除的原處分並無不法,判決王家敗訴。由於全案仍可再上訴最高行政法院,待終審判決後,文林苑的爭議方可畫下句點。
到庭聆判的士林王家委任律師翁國彥在判決後表示,都更案對於不同意戶財產權的迫害,影響深遠,同時對行政法院的判決表示遺憾,將於下午3點在文林苑王家拆除舊址召開記者會。
現在搭了組合屋…
老家被拆後,王家在此搭建組合屋。記者王文萱/攝影
「文林苑事件」後,國內都更案陷入停滯,並引發國內經濟發展、都市競爭力與居住正義的兩難問題,而在本案中,善意的36戶同意都更戶,乃至價購預售屋的買主權益受有嚴重的損害,另因本案迄未動工,造成同意戶因長期等待而在外租屋。
雖然大法官於今年4月26日作成釋字第709號解釋,指「都市更新條例」中,有關主管機關核准都更的程序、同意戶比率、主管機關未將都更計畫資訊送達等部分條文違憲,然因釋憲結果不能溯及既往,因此,文林苑王家等聲請人的都更案,尚無法改變。
為了處理文林苑都更案爭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組成第三協商平台,與王家、36同意戶和樂揚建設三方,經過3個月的協商後,因王家堅持原地重建,不同意其他的折衷方案,協商小組在今年6月間,認為於法不合,也有違情、理,全案協商宣告破局,也讓張金鶚大嘆:「各方不退讓,神仙來也沒辦法。」
爭議未停的文林苑都更案,緣於士林王家不同意所擁有的2 塊土地和建物,被包含在北市政府核定的都市更新範圍內,交由樂揚建設實施興建住宅大樓; 王家在都更案通過後,始向市府提出訴願,但被駁回,因此於2009年以未被通知出席都市更新公聽會,另指市府違法將王家土地和建物包括在都市更新範圍內,向台北高等行法院提出行政訴訟,但遭到敗訴判決。
在王家敗訴後,樂揚建設依都市更新條例36條規定申請市府代為強制拆除王家2戶建物,在去年3月28日拆除當天聚集了達400多名的抗議群眾,但最後仍在優勢警力順利拆除王家建物; 王家不服房子遭拆除,指市府強制拆除違法,打行政訴訟要求回復房屋原狀,不過,上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王家敗訴。


全文網址:udn房市情報 - 房市新訊 - 政策焦點 - 文林苑案王家敗訴 判決:未侵害財產權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4&f_SUB_ID=4054&f_ART_ID=300786#ixzz2nFarSUbZ
Power By udn.com

Sunday, December 8, 2013

世界大同進一步.但是否有利於落後國家.有待驗證

WTO首達協議 降貿易障礙

WTO秘書長阿塞維多在閉幕式上談到妻子對他的支持時,一度泣不成聲。
(路透)
世界貿易組織(WTO)一百五十九個會員國代表經過通宵談判,七日終於達成WTO成立十八來首項貿易協議,約定所有會員國須降低貿易障礙,加速貨品通關流程,給予貧窮國家較佳的貿易條件,允許開發中國家為協助貧民生計而迴避農業補貼規範。協議尚須獲得各會員國政府批准。
這項協議每年將為全球創造一兆美元的收益,二千一百萬個就業機會,其中一千八百萬個在開發中國家;另幫助開發中國家出口增加百分之十,已開發國家出口增加百分之五。
這次談判從三日起在印尼峇里島舉行,原訂六日完成。但由於古巴在最後一分鐘表示主張美國不解除對古巴的禁運措施,古巴便不能接受協議,迫使談判拖到七日凌晨,古巴才同意與美國妥協而放棄否決權,談判終能以喜劇收場。


圖/聯合報提供
WTO秘書長阿塞維多致詞時一度哽咽:「今天我們終於能說,WTO真正做到了。這是WTO有史以來首次真正達成協議。我們把全世界拉回WTO,重新恢復運作;峇里島只是起點。」華府全美商會發表聲明指出:「WTO已重建信譽,成為貿易談判不可或缺的會場。」
峇里島協議是WTO前身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從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完成「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以來,WTO達成的第一項協議。
WTO從二○○一年展開「多哈回合(又稱「發展回合」)貿易談判」,目的是消除貿易障礙,建立一套對窮國及富國都公平、且具有拘束力的全球性貿易規範架構。但由於各會員國彼此基於保護主義而發生激烈爭議,十二年來一直沒有進展。由於成員國的增加和議題繁多,達成協議的難度越來越大。
會前專家曾警告,如果這次談判再度失敗,WTO將成為無足輕重的組織,各國也將會加緊談判及簽署區域性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但專家表示,FTA會把貧窮國家排拒在門外,為這些國家帶來「悲慘」的後果。
峇里島協議將有助於使WTO重拾信心,繼續推動「多哈回合談判」。阿塞維多指出:「峇里會議成果是邁向多哈回合的重要踏腳石」,WTO將儘速為恢復「多哈回合」談判擬定計畫。


全文網址: WTO首達協議 降貿易障礙 | WTO談判突破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346043.shtml#ixzz2mqBy3dKG
Power By udn.com 

Friday, December 6, 2013

社會倫理的進步要靠法制協助

郭瑤琪貪汙官司…8年刑定讞 纏訟6年  

交通部前部長郭瑤琪。
(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前部長郭瑤琪被控貪汙案,一、二審都認定她「有收錢、沒辦事」判決無罪,不過更一、更二審認定她「有收錢、有辦事」,改判有罪。官司纏訟六年多,直到昨天最高法院駁回上訴,才確定判處她有期徒刑八年、褫奪公權四年,並追繳犯罪所得,全案定讞。郭瑤琪被控貪汙案,雖然她堅決否認收賄,不過檢方和歷審合議庭法官調查後,都一致認定,南仁湖公司負責人李清波為請郭瑤琪協助取得標案,指示兒子李宗賢把兩萬美元裝進茶葉罐裡,送到部長職務宿舍交給郭瑤琪,郭瑤琪也收受這筆錢。
在相同事實基礎上,不同合議庭法官看法南轅北轍。台北地院及高等法院合議庭均認為,雖然交通部長對台鐵局有指揮、監督職權,但郭瑤琪對台北車站商場標租案沒有任何「具體指示」,且南仁湖公司也沒有投標,所以沒有對價關係,不構成貪汙罪,判她無罪。


圖/聯合報提供
最高法院發回高院更審後,更一審合議庭審理後認定,郭瑤琪收錢後,明知南仁湖公司有意投標,便利用部長職務指示機要秘書探詢台鐵局代理局長何煖軒,且在部務會報中指示台鐵局應檢討標案,南仁湖最後雖沒投標,但郭收錢的行為已構成收賄罪,改判八年徒刑。郭瑤琪不服而提起上訴,最高法院再次發回高院更審,要求釐清兩萬美元是單純送禮?還是賄款?更二審合議庭今年三月底仍判她八年,最高法院也維持更一及更二審的看法。


全文網址: 郭瑤琪貪汙官司…8年刑定讞 纏訟6年 | 郭瑤琪貪汙定讞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8342339.shtml#ixzz2mf5jLFyV
Power By udn.com 

虛擬貨幣的風險

人民銀行封殺 比特幣應聲重挫30%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等五部委昨(5)日下發通知,禁止金融機構參與比特幣(Bitcoin)交易,但民眾擁有買賣比特幣的自由。受消息影響,大陸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比特幣中國」市場交易價格一度大跌30%。
比特幣中國網站顯示,比特幣昨天最高成交價為人民幣7,050元(約新台幣3.4萬元),最低成交價為4,521元(約新台幣2.2萬元),從高點到低點跌幅高達35.87%。全球知名比特幣交易平台Mt. Gox報價為每比特幣兌換960.1美元。
大陸人行官網昨天公布,包括人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在內的五個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要求現階段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展開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
中新社引述《通知》指出,比特幣沒有集中發行方、總量有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和匿名性四個特點,雖然比特幣被稱為「貨幣」,由於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法定貨幣支付公私債務,不得拒絕接收)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
人行指出,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可能存在較高的投機和洗錢風險,以及被違法犯罪分子或組織利用的風險。
《通知》還要求,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等服務的網站應切實履行反洗錢義務,對用戶身分識別,要求用戶實名註冊,登記姓名、身分證號碼等資訊。
人行認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委,督促金融機構、支付機構和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等服務的網站切實落實《通知》規定。
比特幣今年在特定人士及媒體炒作下價格大漲,直逼1,200美元,較去年同期飆漲80倍,熱潮也吹進大陸,成為中國大媽繼黃金後熱炒的理財商品,被成為「比特幣現象」,還被封為「歷史上升值最快的貨幣」,引起北京當局注意。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3/12/06 經濟日報】http://u


全文網址: 人民銀行封殺 比特幣應聲重挫30% | 比特幣重挫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342255.shtml#ixzz2mf455AXa
Power By udn.com 

長期放任下的公務員責任

清境134家民宿僅4家合法 下周啟動分級管理  


圖/黃宏璣、網路,張念慈繪
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在行政院長江宜樺授權下,公布清境地區災害潛勢示意圖。內政部下周將會同南投縣府,依潛勢圖的風險分類,分級管理一百卅四家民宿;由於目前僅有四家合法,將在實地勘查後,拆除違法且在高危險地的民宿,也會公布名單。南投縣府觀光處長王源鐘表示,完全合法的四家民宿是:長白山民宿、豐田農場、珍谷渡假山莊、山海觀民宿。
建設處長曾仁隆進一步解釋,所謂合法是指符合建築法規,目前清境民宿都屬農舍,依法建蔽率只能有百分之十、樓地板面積不得大於一百五十坪。多數民宿雖超過這個標準,但符合「南投縣民宿輔導管理自治條例」,有建物使用執照、合格消防設備等。
李鴻源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立委吳育昇要求他公布災害潛勢圖的套疊結果,他認為沒有國土計畫法授權,無法公布,此事也涉跨部會,因此要到行政院討論後才能公布,且公布也可能引起業者反彈。
這些談話被解讀是怕業者才不敢公布,李鴻源昨表達遺憾說,「我絕對沒有怕業者反彈」。
不過,此事已驚動江宜樺。江揆認為,「不敢公布」會傷江內閣的形象,昨天打電話給李鴻源交換意見,授權李鴻源開記者會公布。李在記者會強調,這是依災害防救法「揭露資訊」,未違法公布。
李鴻源公布的災害潛勢圖,是套疊在清境風景特定區計畫的示意圖。
依南投縣正申請的都市計畫案,四百九十八公頃的面積,位在高地質災害風險區有二百廿八公頃,面積占百分之四十六;中地質風險區域九十二公頃,占百分之十八,等於有百分之六十四的面積是中、高風險區。
李鴻源說,下周進度要將一百卅四家業者分類、分級,訂出後續處理原則,如員工生計安置、拆除後的復原等配套。違法且在高風險區的民宿要拆除,「沒討價還價的空間」;但拆很容易,拆完如何善後比較麻煩,他認為一旦公布結果,所有配套都要俱全。
李鴻源表示,「合法不等於安全,違建不等於危險」,中高風險區也有合法業者,既是合法就不能拆,但要透過防災、避災、減災手段,讓業者在汛期能安全疏散遊客。
李鴻源希望國土計畫法能盡速完成立法,在未立法前,清境農場超限利用是個案例,各地方政府可援例處理,內政部可在技術、行政等方面協助。


全文網址: 清境134家民宿僅4家合法 下周啟動分級管理 | 殘破山河待縫補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342398.shtml#ixzz2melaCFzb
Power By udn.com 

國際化需要全面做到才有機會.包含人權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就全球經濟領導者來說,20世紀是美國人的,正如19世紀是英國人的、16世紀是西班牙人的。不少中國人和歐洲人認為,這個世紀是他們的。真是如此嗎?話說回來,他們真想當全球經濟的領導者嗎?
要領導全球經濟,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規模。經濟規模愈大,系統重要性就愈高,政治人物在國際決策的分量也愈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GDP約16.7兆美元。歐元區以12.6兆美元居次,中國9兆美元排名第三。這三大經濟體都規模夠大,足以當全球經濟的老大哥。
但經濟前景如何,對領導能力的前途也很重要。沒有人認為歐元區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可比美國成長更快,倒是中國的產值預料2020年將超過美國,但數十年來僵化的人口控制政策,會破壞長期成長,如此看來,美國經濟仍是三強中最有活力的。
當全球經濟領導者另一個重要條件在商業、貨幣和金融方面的系統重要性。中國是貿易大國,但貨幣和金融能力並未發展成熟,相較之下,歐元區在這三個領域都符合系統重要性的條件。
關於領導力,還有一個不那麼具體的一面:要成為真正的全球領導者,意味要有能力塑造並串連市場賴以運行的全球經濟結構。美國承擔這一角色已近70年。
美國當今在全球貿易、金融、貨幣治理方面的領導力,在於這三者互相關連的優勢。美國提供關鍵的國際貨幣,扮演全球需求的關鍵角色,也決定金融監管的趨勢,還擁有事實上肩負全球最後放款者的中央銀行。
美國供應全球核心貨幣,帶來了可觀的好處。美國可以用本幣借款並支付進口,因而不會受硬性的收支平衡束縛,得以從1980年代初開始持續維持龐大經常帳逆差。
事實上,德國、日本和中國等出口導向經濟這麼成功,大半也要歸功於美國吸收大部分全球出口的能力。各國也需要繼續花錢請美國扮演這個角色。
雖有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國仍是全球金融無可爭議的共主。的確,美國金融市場擁有無比的深度、流動性和安全性,也因此成為全球資金匯流所在,遇到金融危機時尤是如此。這股「拉力」正是美國金融主宰地位的核心,也是美元全球地位的根基,欲尋找安全、流動的資產,就會投向美國公債。
歐元區缺少類似美國公債的單一債務工具,金融危機導致歐元區成員國公債殖利率的分歧。中國則因貨幣無法自由兌換,金融監督架構乏力,也反映法治難以落實的問題,這都破壞經濟領導力的前景。
歐洲人和中國人應該問問自己,若要居於全球金融體系龐雜的中心位置時,是否願意承擔其中的風險?掌控金融體系是很風光,但對於尚未準備好的經濟體來說,榮耀的聖杯可能會變成喝不下的苦杯。
(作者Harold James是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和國際事務系教授、Domenico Lombardi國際治理創新中心全球經濟計畫負責人)


全文網址: 詹姆斯專欄/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342187.shtml#ixzz2mejkH3J0
Power By udn.com 

電影內的虛擬科技生活已經漸漸落實了

IDC 看見科技十大趨勢
市調業者IDC對明年科技趨勢發布十大預測,認為2014年競爭會更激烈,資訊科技(IT)業將出現以少數大贏家為中心的整併風潮,整個產業面貌會大為改觀,以下是這十大預測:
1.整體IT支出增長5.1%至2.14兆美元;PC營收衰減6%。全球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銷售將繼續快速成長,估計成長率各為12%和18%,PC銷售則將繼續下滑。
2.Android陣營與蘋果對決進入第六回合。三星領軍的Android陣營仍會在數量上領先蘋果,但蘋果會繼續享有較高平均售價和穩固的應用程式(App)生態系。
3.亞馬遜對傳統IT供應商發動攻勢。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對開發商提供眾多「平台即服務」(PaaS)雲端產品,並為企業提供高價值服務,將迫使傳統IT供應商自我改造。Google也將加入戰局。
4.新興市場將恢復10%的二位數成長率。新興市場在全球IT營收所占比率將達35%,在全球IT支出成長的占比將首度超過60%。2014年新興市場的智慧連網裝置(smart connected device)銷售量,將比已開發市場多出將近一倍。
5.雲端商機達1,000億美元。明年雲端服務和相關技術的支出將大增25%,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隨著雲端業者競相擴大規模,資料中心數量將大增。
6.雲端服務業者也將驅動IT市場。隨資料中心數量和重要性日增,雲端服務業者將帶動伺服器、儲存和網絡組件市場。IT硬體供應商被迫採取雲端優先策略。
7.巨量資料相關支出更大。明年巨量資料科技和服務支出將超過140億美元,較今年成長30%。巨量資訊分析服務將呈爆炸性成長,明年這些服務的支出將成長21%到45億美元。
8.社群企業(social enterprise)來臨。企業將把社群媒體技術整合至內部的IT系統,以增強行銷、拉近與顧客聯繫,並蒐集有助開發新產品與服務的資訊。
9.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來臨。預估到2020年,物聯網將可創造300億個自動連接的終端,並產生8.9兆美元營收。明年IT設備廠商、服務業者和半導體供應商將合縱連橫,致力開發這個市場。
10.所有行業數位化。到2018年,所有行業三分之一的市場領導者會「亞馬遜化」,競爭關鍵是創造以行業為中心的創新平台(如奇異的Predix),以吸引並促成龐大的創新者社群。


全文網址: IDC 看見科技十大趨勢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342178.shtml#ixzz2meiZDVKc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December 5, 2013

資本主義與極權主義之差異----政府如同公司資本主.會破產

底特律破產案准了 公僕退休金恐泡湯

底特律背負180多億美元債務,債權人數量超過10萬。長年人口外移使它成為人煙稀少的「鬼城」。底特律缺乏稅收與現金,甚至無力負擔電費維持街燈照明。
今年7月底特律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經過數個月冗長的聽證與持續審議,聯邦法官史蒂芬‧羅德斯3日批准通過。除了「汽車產業的搖籃」,底特律現在多了個稱號: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破產城市。


羅德斯判決,根據美國《破產法》第9章,底特律符合破產保護資格,可以進行債務重整。這項判決立刻遭底特律最大的公務員工會反對並上訴。密西根州長史奈德贊同判決,認為這是讓底特律「邁向光明未來」的「唯一」方式。羅德斯在法庭上解釋判決原因。他說,批准底特律破產是「不可避免的結局」,而且幾年前就該這麼做。羅德斯說,「這個城市無力提供民眾基本服務,為了逆轉衰退、吸引民眾入住、重振活力並且復甦,底特律需要幫助」。
然而上千名退休市府員工擔心,底特律將削除拖欠的退休金擺脫負擔,使退休員工陷入貧困,且退休市府員工的福利應受密西根州憲法保護。羅德斯說,聯邦破產法允許底特律市府砍掉退休金,作為債務重整計畫的一部分。但「聯邦法庭不會輕易同意實施破產法來造成傷害」。
底特律緊急財務管理人奧爾在判決公布後開記者會說,底特律將在明年1月提出重整計畫,恢復該市的償債能力。奧爾說目前繼續與工會協商,呼籲各方為了底特律恢復財政穩定化解歧異。


全文網址: 底特律破產案准了 公僕退休金恐泡湯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338289.shtml#ixzz2mZ3Tg9vu
Power By udn.com 

市場總是無法完全競爭.交易成本一定存在.只是由賣方或買方支付而已

銀行操縱利率 歐盟開鍘

歐盟宣布,德銀、小摩等銀行涉及共謀操縱拆款利率,被處以歷來最高的反托辣斯罰款。
(彭博資訊)
歐盟反托辣斯當局4日宣布,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和蘇格蘭皇家(RBS)等銀行因涉及共謀操縱銀行間拆款利率,被處以歷來最高的反托辣斯罰款共17.1億歐元(23.2億美元)。
歐盟執委會說,這些銀行和經紀商都涉及共謀操縱歐元區銀行間拆放利率(Euribor)、或日圓倫敦銀行間拆放利率(Libor),或涉及兩種利率。這些利率被用來決定全世界數兆美元資產的價格,包括從衍生性金融商品到抵押貸款等工具。其他受罰的銀行還包括美國花旗銀行,和經紀商RP Martin。
在Euribor案中被罰最重的是德意志銀行,金額達4.66億歐元;興業銀行則被罰4.46億歐元。在日圓Libor案方面,RBS 被罰2.6億歐元,德意志銀行被罰2.59億歐元,摩根大通則被罰7,990萬美元。德意志銀行在兩案總共被罰7.25億歐元。
英國巴克萊銀行在Euribor案中未遭罰款,瑞士銀行(UBS)在日圓Libor案中也未受罰,理由是兩家銀行配合當局的調查而獲得豁免,但兩家都承認犯行。根據歐盟法律,反托辣斯罰款最高可達一家公司全球年營業額的10%。歐盟已撤回對摩根大通、滙豐控股和農業信貸銀行的Euribor調查,經紀商ICAP則從Euribor調查脫身,但這四家公司仍繼續面對一項反托辣斯調查。
這是歐美監管當局對大銀行共謀操縱基準利率進行一連串調查的最新發展。歐盟的調查在2011年10月曝光,歐盟反競爭委員阿爾穆尼亞曾誓言,將把這項調查列為「絕對優先」。
在此之前,世界各國當局已針對UBS、RBS、巴克萊、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和ICAP等業者涉及操縱利率,總共處以37億美元的罰款,並有七個人遭刑事起訴。UBS去年底已因操縱利率而支付美國司法部和英國金融管理局(FSA)15億美元罰款。


全文網址: 銀行操縱利率 歐盟開鍘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339875.shtml#ixzz2mZ0M2qYn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December 3, 2013

世界大同不就是互相扶持?投資者亦應承擔薪資成本風險.不宜惡意控制.使之為不變成本

老闆們,別怕提高基本工資
隨著年底購物季來臨,消費者終於可以在賣場內興高采烈地血拼,然而有些人卻不好過,例如賣場裡的收銀員便忙得不可開交。
過去幾十年來美國零售業的員工最為艱苦,包括沃爾瑪、麥當勞及其他商店的門市人員。與40年前相比,美國現在已富裕得多。然而從1973年迄今,零售業非主管級員工的實質薪資(經通膨調整後)反而下降近30%。我們能如何幫助他們?就是提高基本工資。
儘管幾年前曾經調高全國的基本工資,但仍然非常之低,遠遠落在通膨率和平均工資成長水準之後。而在全美國領基本工資的人中,近60% 都是食品服務業或零售業的員工。提高這些勞工的工資,絕不會使美國受到外國競爭的威脅,因為美國人絕不會開車到中國去買漢堡或薯條。
我們能否通過法案來提高基本工資?這是否違反「供需法則」?市場是否會用那隻「看不見的手」來重打我們?答案是有許多證據證明提高基本工資的正面效益很多:對就業的不利影響甚小、甚至完全沒有,同時能使勞工的收入大幅增加。
我們無法把民眾分成「實驗組」及「控制組」,一邊提高工資,一邊不提高,再分別觀察對經濟的影響,並比較其優劣。然而有許多其他國家提高及不提高基本工資的例子可供觀察。事實上並無任何其他國家的例證顯示,提高基本工資後會對就業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提高基本工資可以幫助低薪的勞工,副作用則很小。今年初經濟政策研究所(EPI)曾估計,如果將基本工資從目前的每小時7.25美元提高到10.10美元,將使3,000萬名勞工受益。其中大部分勞工將直接受益,因為他們目前的時薪不到10美元;另外像速食店的經理人員也能間接受益,因為他們的薪資只略高於他們管理的員工,因此與基本工資直接關聯。
許多經濟學者一心反對「操縱價格」這類的主張,儘管證據明白顯示這種作法會產生正面效果。一些懷疑論者反對採取任何措施來幫助低薪勞工。其他人則主張我們應該採取薪資補貼,而非規定工資水準,例如擴大薪資所得稅抵減的範圍等。
然而,提高基本工資與擴大減稅兩者間其實具有互補關係,是互相支持的政策組合,而非彼此替代的政策。兩者都應該擴大及提高。不幸的是基於政治現實,國會根本毫無機會通過進一步協助貧困勞工的法案。
但另一方面,靠著民眾壓倒性的支持,提高基本工資仍可能實現。事實上大多數共和黨議員(57%)和自認為是保守派的議員(59%),都支持提高工資。
總之,提高基本工資將能幫助許多美國民眾,而且在政治上也可能實現。就讓我們試試看吧!
(作者Paul Krugman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全文網址: 克魯曼專欄/老闆們,別怕提高基本工資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334971.shtml#ixzz2mMzoZgmI
Power By udn.com 

Monday, December 2, 2013

東非洲在蛻變中.可能是未來的新熱點

東非共同體 簽貨幣同盟
東非五國領袖11月30日簽訂貨幣同盟協議,跨出十年內採用單一貨幣的第一步,要效法歐盟成立共同市場。
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和蒲隆地等東非共同體(EAC)成員國的領袖在峰會中表示,簽署這項協議將加速貨幣一體化,並增進彼此商務往來。
但EAC預估,達成成立貨幣同盟的條件約需十年時間。參與國須滿足通膨目標在內的各種總體經濟要求。
使用單一貨幣前,EAC會先協調貨幣和財政政策,並共同組成一個中央銀行。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和盧安達已同步於每年6月提出預算。
除最終使用單一貨幣外,勞工、貨物、勞務和資本將可在總人口達1.35億人口的五國境內自由流動。此區是開採油氣的新疆域,主政者希望能吸引外資,讓EAC逐漸脫離外援。
EAC主席肯亞總統甘耶達表示,貨幣同盟減少匯率變動損失,降低區域交易成本。他說:「經濟發展和繁榮的前景繫於整合。企業會發現交易更自由而更廣泛投資。」地處內陸的烏干達和肯亞已發現油藏,坦尚尼亞則蘊藏了大量天然氣,都需改善基礎建設和拉攏外資以協助開採。


全文網址: 東非共同體 簽貨幣同盟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E6%9D%B1%E9%9D%9E%E5%85%B1%E5%90%8C%E9%AB%94%20%E7%B0%BD%E8%B2%A8%E5%B9%A3%E5%90%8C%E7%9B%9F-8332587.shtml#ixzz2mHc2GZzW
Power By udn.com 

Sunday, December 1, 2013

非政府貨幣暢銷.顯示人民對政府過度管制之厭惡

位元幣 注定會失敗
開發位元幣(Bitcoin)的人或許想證明,貨幣可以由私人發行。不過,凡不是由政府發行的貨幣,注定都會以失敗收場。貨幣到頭來還是一種國家行使的工具。
位元幣完全仰賴當代科技,是電腦創造出來的虛擬代幣,有複雜的運算規則,可確保匿名、透明、公正的交易過程。不過,這種透過網路流通的貨幣背後的概念,可追溯至最早的貨幣理論。
經濟學者長久以來就主張,貨幣基本上是一種促進以物易物交易效率的工具,且被視為一切有組織經濟活動的基礎。依此觀點,貨幣是方便個人使用的工具,並非政府的機制之一。
私人發行的貨幣概念,讓我想到右派的貨幣觀,因為這概念本質上正好投合右派的思維。任何中央集權的治理,包括發行貨幣,他們都不喜歡。例如最討柴契爾夫人喜愛的經濟學家海耶克(Friedich Hayek),曾提出應由民間銀行推出各種互相競爭的貨幣,取代國家專營法定貨幣的地位。
位元幣目前規模還小,以現在誇張的匯價計算,位元幣估計總值仍未超過蒙古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海耶克或許會希望讓位元幣成為用於薪資、交易、融資的全球化貨幣。不過,他心目中通行全球的貨幣或許應更穩定,而不是像位元幣不到一年就由13美元漲到1,200美元。
但正如人類學者格雷伯(David Graeber)在《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書中所述,右派貨幣觀根本不對。純商業性活動很少見,且幾乎總是仰賴政府發行的貨幣。以物易物並非貨幣的先驅,它向來只是次等的替代交易方式。
因此,只有在政府失去功能時,才會發展以物易物的經濟。同樣的,真正私營的貨幣也只是政府擔保貨幣的次等選擇。畢竟沒有銀行或位元幣發行者能有像政府一樣的公共意識,私人也無權藉加稅或立法,來縮減貨幣超額的情況。
簡言之,右派貨幣觀所主張的自由貿易或許是個理想訴求,但貨幣和經濟、政治、社會的關係密不可分,除政府之外,任何機關都無法取代。創立貨幣的細節作業,或可交付給獨立的央行和民間銀行的信用體系,但最終讓貨幣系統運作的,永遠是政府。
位元幣正是私人發行貨幣問題重重的典型例子。幣值不穩定,合法性不明確,且一旦使用者喪失信心,便很容易一文不值。此外,位元幣若真的流行,政府可能基於對影子貨幣系統的顧慮,或出於自保,出面禁止或接管位元幣。
有人會對位元幣這樣的虛擬貨幣感到興趣,不外是能保密,可作為非法活動的掩護;又是科技的產物,噱頭十足;也少不了投機的成分。
位元幣深受喜愛,也可能是因為政府未善盡對國家貨幣的責任。所以在當權者振作以前,位元幣仍會風靡一時。
(作者Edward Hadas是路透熱點透視經濟新聞主編/編譯劉忠勇)


全文網址: 路透專欄/位元幣 注定會失敗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330931.shtml#ixzz2mBXQdqpf
Power By udn.com 

2012年投資市場消息總論

今年市場的11項驚喜
美國感恩節剛過,回顧過去12個月,投資人也應該為美股勁揚逾30%心存感激。以下是這段期間股市獲得的驚喜:
美國未跌落財政懸崖:今年初華府為自動增稅和削減支出苦思對策。到最後,大規模自動減支改採分段進行。
雖然富人稅政策如期上路,美國看起來沒跌下懸崖。
美國未債務違約:美國舉債上限談判10月在茶黨勢力敗退下,才化解僵局。輿論並不支持把威脅債務違約當成政治籌碼。
歐元區躲過另一次危機:賽普勒斯3月爆發危機,中央擔保的銀行存款差點遭殃,但終究化險為夷。隨後義大利政局動盪,公債市場反應冷靜,歐元區甚至有微弱復甦跡象。
中國經濟維持常軌:房地產泡沫沒破裂,經濟持續走在成長軌道,北京當局還提出雄心勃勃的改革議程。
西方國家並未擴大干預中東問題:這點讓市場躲過一劫,因為西方國家大舉干涉中東,總是帶來風險和不確定性。
伊朗與國際的關係改善:伊朗製造核彈或以色列對伊朗開戰向來是全球頭號政治風險。六強和伊朗簽訂凍結核計畫協議,有助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日本擁抱安倍經濟學: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摜壓日圓,但激勵股市一年來上漲70%。日本經濟再起將對全球帶來重大影響。
通膨獲得控制:美國通膨預期短暫上揚後,現在回到比一年前低的水準,但這也暗示有通縮疑慮。
新興市場躲過危機:8月時新興市場差點重演貨幣危機,許多背負龐大經常帳逆差的國家貨幣重貶。不過,聯準會(Fed)未如預期縮減刺激措施後,印度盧比等新興市場貨幣貶勢已趨緩。
土耳其情勢好轉:去年土耳其里拉重貶,公債殖利率攀升,反映外資對土國基本面的擔憂。
不過,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股市大漲近10%。
聯準會維持量化寬鬆(QE)政策的決定,最令投資人感恩。去年感恩節到今年5月Fed初次提及縮減QE期間,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揚22%;5月到9月間表現持平;Fed 9月按兵不動後,該指數又上揚6%。
我們應該感謝有這些好運,但從目前美股的股票定價來看,投資人已過度樂觀,未來必須提高警覺。
(取材自金融時報)


全文網址: 周遊華爾街/今年市場的11項驚喜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330824.shtml#ixzz2mBWSbPyX
Power By udn.com